《湖南省“十四五”文化改革发展规划》提出:建好用好湖南公共文旅云平台
2021年11月05日
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、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会精神,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,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,加快建设文化强省,服务“三高四新”战略,建设现代化新湖南。近日,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印发了《湖南省“十四五”文化改革发展规划》的通知(以下简称规划)。《规划》指出:到2025年,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、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分别达到105平方米、289平方米,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%。到2025年,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超过5000家,营业总收入超过5000亿元,建成3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,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进一步突出。
《规划》由十三个部分内容组成。其中,在第七部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容建设方面,《规划》指出,要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。建好用好湖南公共文旅云平台,加强公共文化数据采集、存储和分析处理,提供一站式、集成式、多媒体覆盖的智能化服务。加强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,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全方位、全链条智能化升级,构建城乡一体、体系完备、线上线下交融的现代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。要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,公共文化服务扩容提质重点工程“一园两馆”建设工程。长征国家文化公园(湖南段):加快通道、汝城、道县、桑植等重点建设县市相关项目规划,到2023年基本完成建设任务。对接湖南公共文旅综合服务云平台,引入湖南图书馆数字化阅读资源,打造“湖南数字农家书屋”APP和微信公众号,实现全省农家书屋数字化阅读资源全覆盖,全面提升农家书屋数字化水平和服务效能。
致力文化惠民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
(一)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
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。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,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达标升级、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、公共文化服务设备器材配送等惠民项目,根据财力统筹公共文化场馆建设,创新与民办文化场馆合作模式,消除市级图书馆、文化馆、博物馆空白点。加强城市和乡镇电影院建设和提质升级。建设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(湖南段)、韶山创新成果专题展示馆、洞庭湖博物馆等重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。
建好用好湖南公共文旅云平台,加强公共文化数据采集、存储和分析处理,提供一站式、集成式、多媒体覆盖的智能化服务。加强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,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全方位、全链条智能化升级,构建城乡一体、体系完备、线上线下交融的现代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。
提高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益。强化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集成管理,引入竞争机制,灵活选择社会委托运营、民办公助、文化基金、文化消费券等供给模式,鼓励企业、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兴办实体、资助项目、赞助活动、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,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。立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建设,统筹调配志愿服务力量,全面整合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资源。探索在城乡社区引入创意元素和文化力量改善社区治理,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向传承展示、知识服务、创意辅导等综合功能提升。
(二)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
拓宽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。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,突出针对革命老区、边远地区、民族地区的特色化服务,面向老年人、未成年人、残疾人、生活困难群众的个性化服务,充分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。完善群众文化需求征集和反馈机制,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,打通公共文化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发挥湖南美术馆的作用,打造湖南文艺大舞台。
提升文化惠民工程群众满意度。组织实施好数字农家书屋建设工程、实体书店发展扶持工程、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、智慧广电乡村工程等文化惠民项目,全面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。加快博物馆、图书馆、文化馆、科技馆、美术馆、综合文化中心(室)等公共文化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,健全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广泛开展订单式、菜单式服务,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。
(三)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
推进全民文化普及活动。支持开展全民阅读、全民普法、全民健身、全民科普和艺术普及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。深化拓展“欢乐潇湘”“书香湖南”“湖南艺术节”等群众文化活动。深入开展“戏曲进乡村”“高雅艺术进校园”“戏曲进校园”等活动,提高全民艺术修养。发挥基层文化中心和文化带头人的积极作用,推动开展社区、乡村、学校、企业、军营群众文化活动。建立健全专业文艺院团、艺术院校、文联、作协对基层公共文化机构和群众文艺团队的结对帮扶机制。
探索群众文化新模式。探索“互联网+群众文艺”创作与传播新模式,引导群众文化活动场馆、创作演出团队采用现代科技手段,创新群众文艺作品表现形式。鼓励行业组织、互联网企业等社会力量搭建各类网络群众文艺展示平台,引导群众文艺网络社群健康发展。探索建立网络群众文化活动的服务和管理机制。